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1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954篇
林业   845篇
农学   440篇
基础科学   554篇
  1004篇
综合类   4980篇
农作物   659篇
水产渔业   475篇
畜牧兽医   1720篇
园艺   677篇
植物保护   52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1.
基于1978—2016年畜禽产品年度产量数据,采用HP滤波技术和非线性MS-AR模型,分析中国畜牧业生产波动的特征,从畜牧业生产区制转换的视角剖析畜牧业生产波动的具体路径,探讨影响畜牧业生产波动和路径转换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生产波动变化趋势上看,猪肉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最早,其次是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生产,牛奶生产增长高峰期出现时间最晚;从生产波动比较上看,猪肉生产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畜牧产业生产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各畜牧产业生产波动趋势存在差异,但近年来总体趋于收敛。通过模型识别将畜牧业生产划分为低速、中速和快速增长3个区制,低速和中速增长区制下各畜禽业产品产量平均增长率在3%和5%左右,而快速增长区制下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猪肉生产倾向于保持中速增长,牛肉、羊肉和牛奶生产容易出现低中速增长往复徘徊的现象,禽肉和禽蛋生产在各区制下均较为稳定且区制变迁较为平稳;改革开放以来,除牛奶产业以外,其他畜牧产业生产基本在低速或中速增长区制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针对不同畜禽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相机制定不同调控政策,推动畜禽产业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畜禽产业抗冲击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92.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实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采取线上教学形式。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全新的教学形式,需要创新研究和实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通过创新性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保证思政工作大方向,聚焦疫情防控创新思政内容和创新实践思政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确保在抗疫工作取得彻底胜利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3.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丰硕。精准扶贫理论来源和其形成背景,构成了精准扶贫的逻辑形成基础。梳理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纳出精准扶贫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特征、实践模式和路径、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研究维度。考察学术界现有研究发现,研究中缺乏互动式辩论,实证性研究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化研究有助于在我国扶贫工作的冲刺期构建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94.
为了有效控制柳杉云毛虫Hoenimnema roesleri Lajonquière在贵州的发生、危害及蔓延,对柳杉云毛虫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后续观察,总结提出了化学、人工、营林相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5.
针对华南沙泥田烟区氮肥过量施用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问题,拟通过秸秆还田与氮肥优化配施调节烤烟各生育期氮吸收、根际土壤碳氮转化及相关酶的活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水稻秸秆还田与氮肥两因素,其中3个碳(秸秆还田)水平:C0,无秸秆还田,0 kg/hm 2;C1,中量秸秆还田,4500 kg/hm 2;C2,全部秸秆还田,9000 kg/hm 2;2个氮水平:N1,传统施氮,169.50 kg/hm 2;N2,优化施氮,105.00 kg/hm 2。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处理秸秆还田下烤烟前期烟叶和根系氮吸收和累积正常,而后期有所下降;C1、C2处理时,与现蕾期相比,成熟期时根系氮含量均降低4.2 g/kg,叶片氮含量降低3.8、3.0 g/kg;成熟期时,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时C1、C2处理的土壤无机氮含量降低30.4%、20.0%,前期2个氮处理间土壤无机氮含量无差异,优化施氮下中量秸秆还田(C1N2)处理烤烟土壤NH4 +-N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较高且呈降低趋势,而硝态氮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在成熟期最低,表明中量秸秆还田下优化施氮能够维持生育前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且降低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2个秸秆还田量处理时,团棵期N2处理的土壤转化酶活性是N1处理的1.30、1.13倍;旺长期土壤转化酶活性是N1处理的1.27、1.10倍;与传统施氮相比,秸秆还田下优化施氮处理增加了整个生育期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中量秸秆还田(C1)处理下,与N1水平相比,现蕾期和成熟期的N2处理土壤水溶性碳含量提高11.2%和14.1%;与N1相比,N2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呈降低趋势。综上所述,优化施氮耦合中量秸秆还田(C1N2)能够提高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维持土壤氮素合理供应,稳定烤烟生育前期对氮素吸收与累积,减少生育后期烟叶氮素奢侈吸收,与烤烟吸氮规律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 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 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 /667m2 24%甲氧虫酰肼SC、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 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 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99.
玉米脱粒破碎率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最优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粒破碎率高是当前中国玉米机械收获子粒的重要限制因素,解析破碎率变化原因,建立其简便预测模型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集7个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组合的果穗,在不同子粒含水率梯度条件下开展单穗脱粒试验。种植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对子粒破碎率没有影响,品种、子粒的含水率、抗侧压碎力和穿刺强度等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品种对破碎率变化的偏贡献率为12.7%,且品种的偏贡献率子粒含水率的偏贡献率抗侧压碎力的偏贡献率穿刺强度的偏贡献率,种植密度的偏贡献率接近于零。破碎率的最优预测因子是穿刺强度,预测模型:破碎率=10.25×0.990穿刺强度,满足破碎率不高于5%约束的穿刺强度值不得低于60 MPa。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破碎率预测、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培育与鉴定、脱粒机具设计与制造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